“世界500强”榜单中藏着的秘密:“大公司”的小时代

2021-08-06 18:32:来源:财经自媒体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来源:拆哪儿

每年的《财富》“世界500强”,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榜单。

原因有二。

一是榜单的排定规则。《财富》依据的,是企业的营业收入。

怎样才能准确定义企业之“大”?这确实是一个难题。比起资产或市值,用营收来排名,确实更合理一些。

资产是由负债撑起的虚胖,市值满是资本吹起的泡沫。唯有营业收入,体现出企业经营产生的实际的资金流动,代表企业在整个市场活动中的体量占比。

美国企业特斯拉,今年第一次进入这个榜单,排名392位。虽然它在市值上,早已直追那些知名的硅谷大厂。但也只有真正把车造出来、卖出去,占领街道,才算动摇了那些百年车企的蛋糕,真正跻身“世界500强”。

中国企业茅台,至今没有进入这个榜单。虽然在市值上,茅台早已成为A股的龙头,也几乎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。但仅靠国人在白酒领域的专一追捧,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炒作,尚不足以让它与可口可乐、百威等真正的跨国巨头等量齐观。

收入,代表了你抢到的市场蛋糕的大小,进而决定了你的江湖地位。

第二个原因,这个榜单的背后,还能发现一些比较新颖而有趣的数据。

有的大公司,业务多元,旗下多个上市平台,仅靠某一个上市公司的披露数据,尚不足以窥其全貌。《财富》榜单所展示的数据,来自企业的核算与提报,更能体现一家企业集团层面的整体情况。

举个例子。2017年,王健林的万达第二次跻身“世界500强”。当时我无意中发现,《财富》所披露的万达年度利润数据,与万达官网披露的,存在较大出入。一个营业额近两千亿的大型企业集团,当年申报的利润只有区区7个“小目标”。利润率仅0.39%,处在亏损边缘。

我用文章指出了这一点。尽管万达高层解释说,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并购,计提了巨额的商誉减值。但这一百多亿的商誉减值,确实过于夸张,更像是财务上惯用的洗澡术。在市场大环境并没有明显动荡的情况下,只能说,企业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。

事实正是如此。那一年,万达遭遇了全方位的危机,出售了千亿规模的资产以自救。那也是万达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上。

而有趣的一点是,当年接过万达主要资产的融创,今年,第一次迈进“世界500强”。

考虑到,地产公司从开发、销售,到顺利交付,结转收入,普遍存在两到三年的周期,我们可以合理推算,融创进入榜单所凭借的两千多亿元收入,其中有很大一部分,正是当年对万达那次超级并购的后续贡献。

万达与“世界500强”这一名分的终点,可能正是融创借此超车的起点。

与融创一道进入“世界500强”的,还有龙湖、华润置地两家地产公司。

加上此前已有的绿地、恒大、万科、碧桂园、保利等企业,地产界的势力在榜单中的分量很重。

这也是行业特性所决定的。房地产是典型的重资产、重现金流,加上十余年的发展与整合,马太效应明显,千亿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。而“世界500强”的年营收门槛,在1500亿左右。

此外,地产独特的预售制度,销售的产生与收入的确认,在时间上是错配的。企业去年的收入,普遍来自于前几年的销售额的结转。他们财报上的数字,受疫情影响较小,最终促成了今年中国地产公司的霸榜。

来自上海的绿地集团,是较早进入这个榜单的地产企业,其第一次上榜还要追溯到2012年。这源于国企经理人张玉良心中的执念。在那一辈地产人眼中,“世界500强”是里程碑一样的功绩证明,值得夸耀一世。

但绿地早期进入“世界500强”,并非依靠地产开发的实力,而更多来自能源等多元业务的贡献。到现在也是如此,绿地的地产业务逐年掉队,但依靠基建、能源和金融板块的贡献,依稀维持着世界500强的光环。

榜单中还有一家容易被忽略的企业,阳光龙净集团,今年排在332名。它是阳光城(000671)的母公司。

2017年,它第一次登上这个榜单的时候,还叫阳光金控。后来改名阳光龙净,是因为并购了国内知名的环保产业公司龙净环保(600388)。除了地产与环保,阳光控股还有教育、外贸、金融等业务板块的布局,使其拥有足够的收入水平竞争“世界500强”。

说实话,中国闽商的阵容是很强大的,但也都普遍低调,其中,林腾蛟坐上了头把交椅,还挺让人意外。阳光城在地产行业只有TOP15的实力,尚不足以单独排进世界500强。母公司成了那棵可以依靠的更大的树。

保利集团也不仅仅是一家地产公司。这家脱胎于军产的央企,在贸易、轻工等领域的份额也举足轻重。但深究起来,保利旗下地产业务平台保利发展(600048)的年营收超过两千亿,也是可以单独排进世界500强的。

营收、利润、资产和股东权益,伴随《财富》榜单发布的,还有企业的这几个核心指标。通过它们,我们可以对企业做一个简单的财务分析。我们所熟知的杜邦分析公式,又可以发挥用处了——

ROE(净资产收益率)的水平,是评判一家企业最为核心的指标,代表了企业经营对股东投入的回报水平。它与企业的利润率、周转率和杠杆率,息息相关。通过公式代入,我们可以简单比较分析这些头部房企的四项指标。

可以看出,这些头部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,不相上下。但随着杠杆水平和利润水平的不同,ROE产生明显差异。

ROE最高的居然是融创,达26.83%。令人意外。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?《财富》把全球ROE最高的TOP50企业做了一个榜单,融创位列第44位,也是唯一入榜的地产类企业。

高水平的ROE源于利润、周转、杠杆三项指标的均衡,其中尤以利润率较为突出,融创上一年的利润率达到15.46%,仅次于华润置地。指标相对均衡的还有万科、碧桂园、龙湖和保利。虽然碧桂园的杠杆已经有些偏高,但相比于恒大而言,还算安全。

恒大的指标有些失衡。2020年对恒大而言是多事之秋。三条红线的压力和A股上市的不顺,让这家超级企业步步惊心。它的利润率不高,相信跟大力的打折促销,对造车的投入,以及财务成本的过度挤占,也有关系。恒大的降债之路,延绵至今。

这不是恒大的正常状态,它正在遭遇风浪。而在平顺的时候,比如2019年的榜单中,恒大的ROE接近30%,甚至高于今年榜单中的融创。如果能缓解债务上的压力,相信恒大仍是那艘令人生畏的超级战舰。

不得不承认,房地产,正在遭受二十年未有之大变局。

从去年的“三条红线”开始,到集中供地,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楼市,到如今管控企业投资额度,地方限购加码,无一不是用霹雳手段贯彻“房住不炒”,杜绝企业无限做大,防止“大公司”脱缰失控、进而绑架金融体系。几大上市房企的股价已经阴跌近一年了,资本市场不会说谎。

房地产早已是一头公认的“灰犀牛”。与之相比,新冠疫情这一只“黑天鹅”,却让很多企业猝不及防。

2020年初,张劲飞往瑞士,受邀参加达沃斯经济论坛,彼时,雪松刚刚完成了对英国钢贸企业斯坦科的并购,大大拓宽了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网络。这一年,也被张劲认为是雪松实现腾飞的关键之年。然而,当张劲回国的时候,武汉封城了。

这一场迅速蔓延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件,对航空、海运、商贸等领域的冲击巨大。主打国际大宗商贸的雪松,遭遇到意料之外的风浪。然而,从今年《财富》的榜单看,雪松经受住了考验——上一个年度,雪松以338亿美元(约合2334亿人民币)的营收,依旧牢牢盘踞世界500强的一席。

这殊为不易。要知道,雪松一直追赶的标杆企业——瑞士嘉能可,上个年度的营收大幅下滑三成,亏损扩大至19亿美元。而雪松的营收并没有因疫情显著下滑,并且,依旧实现了盈利。当然,这也与中国有力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,密不可分。

这已是雪松连续四年位列“世界500强”。今年,广州又有两家企业进入这个榜单,但均为地方国企。作为广州唯一一家民营的“世界500强”,身为后起之秀的雪松,已然成长为广州民企的门面。

雪松旗下产城融合平台,已经强势杀入广州的城市更新,推进了诸如黄埔何棠下村、南岗村、金坑村、增城曹村等多个城市旧改项目。而很多人关注的雪松信托公司,也极有可能由广州地方国资很快接盘。这家驶过了风浪区的500强企业,可能将迎来真正的起航。

另一家经历疫情却没有缓过来的世界500强企业,是江苏的苏宁。

今年,它在榜单中排名328位,营收约为2400亿元。至于利润,自从进入榜单以来,首次出现了亏损。这也为苏宁的窘迫状况提供了一个侧面的注脚。

在我的印象里,苏宁的危机来得十分突然。早几年,张近东是许多人渴望亲近的“白武士”。许家印、王健林接连造访,苏宁在恒大和万达的战略投资颇为豪爽,一掷就是上百亿。张近东还斥资数十亿接过王健林的万达百货,收购家乐福中国,大力进行线下布局。张公子的足球生意也玩得风生水起。

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苏宁突然显得落寞起来,甚至到如今的卖股求存。

当然,亏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京东从进入这个榜单开始,就连续亏损了四年。但并不妨碍它是一家真正的世界500强企业。

高瓴的张磊说京东是“亚马逊+UPS”模式。要知道,无论是亚马逊还是UPS,单拎出来都是一家很强的世界500强企业,那作为两者的结合体,京东不上榜,刘强东应该会不好意思吧。

一个冷知识是,京东比阿里与腾讯都要早一年成为“世界500强”。而曾经作为BAT之一的百度,从未进入过这个榜单。

从《财富》每年一更新的榜单中,我看见了中国经济潮起潮落的趋势,以及太多的繁荣兴替。

比如2017年,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,很多企业和人的命运在这一年发生转移。

这一年,阿里与腾讯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。中国互联网版图正式迈向了双巨头持续对抗竞争的时代。苏宁也在这一年,紧随京东,跻身世界500强。那时张近东给公司取了一个很有科技范儿的名字:云商。

同在这一年,一些企业的身后,却留下了落日般的最后余晖。

2017年,安邦保险集团唯一一次被列入世界500强,当年排名第139位。上海的华信,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榜单,排名第222位。还有海航,最后一次出现在这个榜单,排名第170位。这些企业均各自代表了一个时代与领域的辉煌,但在声势的最高处戛然而止,令人叹息。

而在今年新出的榜单中,有一家企业也消失了——华夏保险。这家连续两年跻身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,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而被接管,前路难料。

中国的企业,太容易发生一些攸关生死的颠簸。即便你的名号多么响亮,实力多么顽强。如果说2017年以前,风险来自于偶发的点。那如今,哪怕疏于一刻对政策的把握,受伤的都将是惨烈的一片。

这可能就是那一个不断变换的榜单,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。

作者: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