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让娃不再频频喊妈?

2021-08-07 08:01:来源:文汇报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最近,全网最火也最令人羡慕的妈妈,应该是那位签订了《不要喊妈平等条约》的妈妈了。

毕竟,不是谁家7岁儿子都愿意签协议,还表示“能坚持”的!

我曾如法炮制,慎重地和孩子谈这份《不要喊妈平等条约》。孩子淡定地答应了。

可没多久,便开始喊道:“爸爸,我的作业在哪里?”确实是不喊“妈”了!但,他依旧快狠准地捏住了老母亲的命门!

为什么怕娃喊妈

不少人都还记得演员孙俪的抱怨:“自从有了这两小的,生活品质真的差了很多。”

孙俪打扮得美美的,去吃英式传统早餐,本以为是优雅和从容的,然而,喊“妈妈”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
试问,遭遇24小时“喊妈”暴击会是什么感受?

其实,被娃频繁喊妈,让老母亲烦闷的,除了失去的自由,还藏着老母亲深深的焦虑和恐惧。

《家庭的觉醒》这本书明确表达过,很多时候,家长之所以很容易生气,并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事本身,而是因为,妈妈看到孩子的“错误”之后产生的内心恐惧:“都是因为我没教育好,孩子才这么粘人,他不独立,未来毁了。”

追根溯源,孩子频繁喊妈,让妈妈失去的不只是极度渴望的自由,更是将当妈之后脆弱的玻璃心,击得稀巴烂!

最刚的教育,教娃别喊妈

《不喊妈平等条约》火了以后,儿童积极心理指导师表示:这是非常好的育儿方式,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,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我们当然知道办法好,问题是,孩子要愿意配合才行呀。

大部分孩子是不会遵守协议的。当然了,所谓教育,就是育儿育己共同成长!

想要让娃少喊妈,本质上,就是要早一点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。

但,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的是,越想让孩子独立,就越要把孩子抱在怀里。所以,最重要的是,给足孩子安全感。

闺蜜是个很强势的妈妈,非常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
但她两岁多的儿子非常黏人,动不动就哭啼啼喊妈。

比如说,玩具被人抢了,她儿子肯定哇哇大哭找妈妈帮忙。闺蜜就会很生气,把孩子往外推:“教了你多少遍,自己去拿回来,要勇敢。”

遗憾的是,她越把孩子往外推,孩子就越胆小粘人,越爱喊妈妈。

后来有一回,孩子在外面突然拉裤子,他慌得不行,使劲喊妈妈。

小伙伴看到,都嘲笑他:“好臭好臭,羞羞脸。”

闺蜜心疼了,抱起儿子亲了又亲,安慰:“再臭也是妈妈的心肝宝贝,妈妈帮你换裤子。”

就那么一句话,一向爱哭的孩子,平时怎么叫“别哭”都无法安静的孩子竟然就神奇地平静了下来。

闺蜜明显觉察到,孩子紧张的身体,瞬间松弛了下来。

在那一霎那,闺蜜突然就理解了孩子平时的委屈。

她那么强硬地把孩子往外推,训练孩子要独立,本以为是为了孩子好。

但对孩子来说,妈妈的刻意推开,却反而让孩子更加害怕,更加不敢迈步。

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塞尔玛表示:“从生命发展的意义上说,粘人是每个正常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状态。”

当孩子出现那个状态时,想要孩子尽快独立的方式,不是把他推出去,而是把他抱在怀里,给他足够的关注和回应。

等时间成熟,他自己就会长出坚硬的铠甲。这个时间,其实并不需要太久。

放手让孩子自己作主

当孩子吸收到足够的安全感,父母就可以着手准备放手了!

《解锁父母智慧》一书中明确表示:学会独处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。

当然,步骤必须循序渐进。

比如先给孩子安排一些“独自玩耍”的时间。可以提前给孩子准备一些“拼图”、“积木”等。需要花费比较多时间,但可以由孩子独立完成,再然后,慢慢的,根据孩子的年龄段。

逐步把孩子的事情,完全交给孩子来做主。

其实,独立对孩子来说,是进一步加强安全感的过程。在独立完成的成就感里,孩子建立起和世界和平相处的能力。

但独立也是一种需要习得的技能。要父母前期投入相对多的时间和耐心,才能学会。

为人父母,禁止孩子频繁喊妈,也是有技巧的:

1.确保给够了孩子安全感;

2.舍得放手,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所有喜乐,以及哀愁;

3.放手初期,要花费更多智慧去引导和示范。

想要孩子独立勇敢,父母才是最好的榜样

《人生由我》的作者,是一位七十多岁依旧大受欢迎的模特——梅耶。

她有三个孩子,每个都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。

其实,梅耶是单亲妈妈,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。

她的育儿秘诀是:“孩子们会因为拥有足够的独立生存能力而受益匪浅。”

她同时打5份工,让孩子吃饱穿暖,给孩子展示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;孩子们自己照顾自己,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妈妈工作;孩子完全作主自己的学业和生活,并拥有“犯傻”的自由。

当然,在该管教的地方,例如,大吵大闹或调皮捣蛋,梅耶也毫不手软。

大家发现没?

梅耶的育儿核心就是勇敢放手,亲身示范!

终于,她的人生彻底“由我”,牛妈培养出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·马斯克等三个独立勇闯世界的牛娃!

世界上最刚的教育,就是:教会娃娃,少喊妈!

编辑:王星

责任编辑:顾军

来源:中国教育报、凯叔讲故事 图丨本报资料图片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作者:佚名